2020年10月11日,首屆“北方醬香”戰略發展思想會上,國內白酒專家站臺,北方13家醬酒企業齊聚,共論北方醬香發展戰略。
作為本次“思想會”的主持人,白酒專家、貴州食品工程職業學院院長吳天祥長期從事醬香型白酒的技術、市場研究。他認為,北方醬香有自己的傳承,也有對南方醬香的借鑒,未來面對醬酒領域1000億元的銷售增量,北方醬香應該“堅守之中有創新”。
白酒專家、貴州食品工程職業學院院長 吳天祥
北方醬酒需要做好差異化定位
對于如何做到差異化定位,吳天祥有著自己的理解:“堅守之中有創新”。
“北方醬酒是有傳承的。”吳天祥說,20世紀60、70年代,以周恒剛為代表的老一代白酒技術專家,立足于北方研發出“麩曲型醬酒”,成就了一波醬酒熱,也為北方醬酒的發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在他看來,北方醬酒重整旗鼓,想要在下一個1000億的增量市場中有所作為,就必須做好頂層設計,從產品的定位上下功夫,對傳統的醬酒技術既有傳承也有創新,從而塑造出“韻味”的北方醬酒個性。
就傳承而言,傳統醬香的高溫制曲、高溫堆積、蒸餾技術,盤勾技術必須要堅持;而在創新層面,則要從醬酒的生產模式、高科技的引入上進行突破。
高溫制曲被認為是傳統醬香酒的核心工藝之一,也是影響醬酒風味的重要因素。吳天祥認為,在現代科技條件下,曲房的溫度可以實現精準控制,即便是在北方寒冷的氣候之下。高溫堆積同樣如此,北方醬酒企業應多引入高科技,無論是曲塊外圍的溫度還是中心溫度,均可實現精準調控,這樣有利于成品的品質。
對大曲醬香工藝和麩曲醬香工藝,北方醬酒應該有文化自信,取其所長。
在蒸餾曲酒與盤勾方面,北方醬香同樣應該在注重積淀與傳承的基礎上,對工藝流程和細節進行精準調校與創新。
“北方的水土、生態整個與南方不同。”吳天祥認為,除此之外,人為控制的工藝層面的傳承和創新,都會賦予北方醬香截然不同的風味,這是產品天然的“個性”所在,也是形成差異化定位的關鍵所在。
醬酒分級有利于消費市場擴容
在本次論壇上,吳天祥還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支持北方醬香酒突破既有的摘酒標準、貯存標準,按照不同的級別來推向市場,從而擴大醬酒消費人群的基本面,實現市場的大幅擴容。
傳統的以茅臺為代表的南方醬酒產品,從生產到推向市場,要經歷至少五年時間。端午踩曲,重陽投料,釀造期間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經分型貯放,勾兌貯放,五年后包裝出廠。
這樣釀造出來的產品,無疑需要沉淀更多資金與成本,導致售價高昂,不利于醬酒的普及。吳天祥提出了新的設想:酒企按照分段摘酒的方式,確定不同的產品等級,并且在貯藏陳化標準上,按照一年、二年、三年……進行,從而做到“物盡其用”,在降低成本、不浪費的原則下推向市場,這樣更有利于產品的推廣和消費基礎的擴大。
“我們可以按照酒莊模式生產,在堅守與創新的基礎上,按照高端產品貯存三年、中端產品貯存二年、低端產品貯存一年。”吳天祥表示,這是他總結出來的“一、二、三策略”。
按照吳天祥的說法,目前在北方產區,無論是南方醬酒的主原料糯高粱,還是北方產量更大的粳高粱,均可實現量產。北方醬酒可結合自身市場的需求以及自身的技術優勢,選用不同的原料釀造產品。
在市場推廣階段,同樣可以根據消費需求而定價——在醬酒主流零售價格朝向300~500元,甚至于1000元以上的當下,北方醬酒可以根據目標市場的實際狀況,推100、200、300元零售價位的產品,從而在產品的定位上實現差異化,開辟更廣闊的市場空間。(來源:華夏酒報 編輯:趙鑫 首席記者 楊孟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