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xxnmx.cn/baijiuzs/ 2020-03-25 閱讀數:751
春秋時期,盛傳魯酒薄而邯鄲圍的故事,此故事與春秋時期酒文化有莫大的關系,出自《淮南子》。
《淮南子》云:“楚會諸侯,魯趙俱獻酒于楚王,魯酒薄而趙酒厚。楚之主酒吏求酒于趙,趙不與,吏怒,乃以趙厚酒易魯薄酒,奏之。楚王以趙酒薄,故圍邯鄲。”
這個典故本意是講魯酒味淡薄,與趙國本不相干,趙國的國都邯鄲反而因此被圍,后遂用“魯酒圍邯鄲”,比喻無端蒙禍,或莫名其妙受到牽扯株連。
同時,“魯酒”也成為普通酒或劣質酒的代名詞。《稗史匯編》附會說:“中山人善釀酒,魯國有人取其糟回來漬以成魯酒,冒充說是中山酒,被中山人發覺,所以釀酒味薄稱魯酒。”庚信《哀江南賦序》:“楚歌非取樂之方,魯酒無忘憂之用。”劉筠《秋夜對月》詩:“欲消千里恨,魯酒薄還醒”,都是借用魯酒薄的含義來泛指味薄之酒的。
宋黃堅庭《觀秘閣蘇子美題壁》中曾引此典故:"魯酒圍邯鄲,老龜禍枯桑。"此典故不僅僅講了一個歷史故事,同時也曲折的透露出春秋時期對“酒質”已有要求, 并且開始講究釀酒的質量的事實。(來源:酒志網)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
提示:留言后企業會在24小時內與您聯系!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了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該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無意中侵犯了媒體或個人的知識產權,請來信或來電告之,本網站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