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xxnmx.cn/jiweijiuzs/ 2021-11-11 閱讀數:912
洋酒巨頭、白酒巨頭紛紛上馬國產威士忌項目。
在有“日威”成功路徑可資借鑒的情況下,國產威士忌能否踏出不一樣的未來?
國產威士忌大量上馬
11月2日,國際酒業巨頭帝亞吉歐在中國的首座麥芽威士忌酒廠(洱源威士忌酒廠)云南正式宣布破土動工。據稱,該項目投資額約為7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為5億元。
帝亞吉歐亞太及免稅業務渠道總裁費毅衡(Sam Fischer)表示:“我們的宏偉目標是將國際化的威士忌專業知識和技能、可持續的生產技術以及品牌建設發展的專業知識帶來中國,建設一家世界的威士忌酒廠,并且希望這家酒廠能成為未來中國威士忌的標桿。”
這已經不是國際酒業巨頭第1次在中國建設威士忌廠,此前在2019年,保樂力加在四川峨眉設立了威士忌酒廠。不過,這家由帝亞吉歐投資的威士忌酒廠,號稱將生產首批中國原產的單一麥芽威士忌。
同樣是在2019年,國內的資本在這一方面也有動作。當年,高瓴資本就收購了羅曼湖集團,是第1家由國內資本控股的酒業集團,旗下包括羅曼湖和格蘭帝酒廠。
不僅是洋酒巨頭、資本巨頭涉足其中,很多白酒巨頭也在試水威士忌。
4月19日,洋河股份與帝亞吉歐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聯合成立江蘇洋河帝亞吉歐酒業有限公司,并發布雙方攜手打造的首一款中式威士忌新品“中仕忌”,吹響了正式進軍中國威士忌市場的號角。
據介紹,“中仕忌”在口感上結合中國人味蕾進行了創新。產品由帝亞吉歐蘇格蘭威士忌調配大師克雷格·華萊士(Craig Wallace),與中國酒業協會首席白酒品酒師、洋河總工程師周新虎協作釀造,融合中西特色的制酒工藝,口感更加綿柔順口。
瀘州老窖也傳出欲涉足威士忌市場的消息——同樣是在2019年,瀘州老窖與Speyside Distillery簽訂分銷協議。根據協議,瀘州老窖可在中國分銷這家手工釀酒廠的SPEY和Beinn Dubh品牌的烈酒。
青島啤酒在2020年初將威士忌加入了經營范圍。
10月19日,位于四川邛崍的崍州蒸餾廠在廠區內舉辦了盛大的崍州開元桶灌桶儀式。與原產地威士忌不同的是,開元桶特意選用了酒廠自行潤桶的黃酒桶,預示著首一款黃酒桶威士忌即將誕生。
據稱,如今國產威士忌的分布已經極為廣泛,無論是海南,還是西藏、吉林,均有相應的威士忌酒廠建立。
國際巨頭、白酒巨頭、跨行介入者……紛紛涉足威士忌的背后,代表了什么?
增勢迅猛,成為資本的新目標?
據統計,目前國內威士忌生產廠家在冊數量已經達到三位數。盡管與白酒業規上企業超千家的體量相比仍很弱小,但無疑代表了一種重要趨勢。
進口威士忌的迅猛增長或是引發建廠潮的重要原因。
費毅衡透露,在過去的五年中,帝亞吉歐大中華區的銷售額在占比從2%上升至5%。
“我相信在未來的幾年內會有更多的增長。”費毅衡說道。
根據酒類市場調研組織IWSR(International WinesSpirits Record)預測,2018年至2023年間,威士忌的消費量將以5.7%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
從中國酒業協會發布的數據來看,進口威士忌的數量與金額逐年增長,2018年的進口量與進口額分別較2017年同比增長了11.54%和24.81%。到了2019年,則較2018年上升了14.02%和25.64%。
2020年較為特殊,受到疫情的影響,蘇格蘭威士忌出口額下降了23%,但是對中國大陸的出口額卻逆勢增長20%,達到1.07億英鎊,位列第十位,這也是中國大陸首次進入蘇格蘭威士忌銷售額全世界前十名。
根據新的2021年1~5月進口數據,威士忌進口貿易額達到1.5億美元,同比增長123%。
進口威士忌持續增長,意味著洋酒類的消費市場在持續擴大,對洋酒巨頭來說,把握機會,就地設廠,在采購與生產本土化的前提下,可以有效降低物流供應鏈以及生產成本。對國內資本巨頭與白酒巨頭來說,則是另外一種驅動力。
“2015年前后,白酒巨頭們曾刮起一陣‘雞尾酒’風潮,如今的‘威士忌’風潮與此類同。”有行業觀察者表示,對白酒巨頭們而言,試水威士忌與過去試水雞尾酒并無不同,都是在保持主業的同時多備“副牌”,可視為提前布局,也可視為分散風險。
數據顯示,過去5年威士忌在中國市場呈兩位數增長。但與之對比,傳統的白酒、啤酒、葡萄酒的產量卻呈現逐步下滑趨勢。這意味著,對于諸多傳統酒企來說,必須要尋找新的可能增長點。
威士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被諸多酒企納入視野。不過目前,它仍只是一個小眾品類。
里斯戰略定位咨詢發布的《2020中國烈酒市場分析報告》顯示,中國整體的烈酒消費中,白酒占主導地位,占比為96%,洋酒消費僅占4%左右。
國產化路徑能否追上日威?
保樂力加、帝亞吉歐、洋河、瀘州老窖的示范效應,或更為帶動酒業的“威士忌”國產化風潮,使其成為繼醬酒之后的酒業又一個新熱點。有預測認為,未來國內威士忌市場容量有望達到500億元的規模,國產威士忌將在其中占據很大一部分。
此外,隔海相望的日本,早已實現了威士忌本地化生產,且取得了巨大成功,這無疑鼓勵了中國酒業投入其中。
近日,Drinks International發布了一份《2021受贊譽的威士忌品牌》報告,集結了來自25個不同國家的獨立威士忌領域相關者,票選出50個不同品牌,終由日本三得利的山崎威士忌拔得頭籌!
這表明,日威的品質已經得到專業認可,而在市場層面,日威同樣表現不俗。
根據記者的調查,今年3月間,西安市場上“山崎12年”這款售價幾乎與飛天茅臺相近的日威產品,一度賣斷貨,多個經銷商處于無貨狀態,其火熱程度可見一斑。
那么,對于國產威士忌產品來說,在學習原產地各項技術的同時,學習日威的發展路徑,似乎是一個可行的方案。
“威士忌國產化,還存在著很多問題,需要解決關乎技術層面、市場層面等很多問題。”有業界人士直言,對國產威士忌的未來并不過分看好。
他認為,作為原產于歐洲的產品,威士忌在技術性上有很多要求,譬如蘇格蘭威士忌法規定威士忌要在橡木桶中熟成至少3年,我國對威士忌的產品質量標準要求低2年。甚至有人認為,8年熟成以上的威士忌才是及格線。這就意味著有很高的技術門檻的同時,也提高了資金沉淀量,而這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障礙。
此外,蘇格蘭威士忌行業認為,威士忌70%以上的味道來自橡木桶,威士忌熟成的過程,就是酒精從橡木中萃取風味物質的過程,而威士忌要得到充足的味道需要時間。
在國產化的過程中,許多廠家就地取材,例如采用黃桶。這種可謂因地制宜,也可謂就地取材、枉顧標準。
脫胎于歐洲技術的日本威士忌,早在100多年前即開始發展,其品牌經歷了近乎一個世紀的積累,才在世界威士忌市場上取得一席之地。對比而言,國產威士忌才剛剛起步。這就意味著,國產威士忌想要復制日威的成功路徑,還需要更多的時間積累。(來源:華夏酒報 編輯:李劍 首席記者 楊孟涵)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
提示:留言后企業會在24小時內與您聯系!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了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該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無意中侵犯了媒體或個人的知識產權,請來信或來電告之,本網站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